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和玄武门之变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李渊作为李世民等人的父亲又是唐朝的皇帝,面对手足相残的时候,李渊为何不阻止玄武门之变?李渊到底是怎么想的?
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,唐朝皇室内部发生了一件极其惨烈的事,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、尉迟恭等人,埋伏在玄武门附近,准备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。
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到达离玄武门不远的临湖殿时,察觉有异,立刻掉转马头向外奔逃。李世民及其部属哪能容他们逃走?冲出来杀向二人,李世民亲手射杀长兄李建成,李元吉则倒在尉迟恭的铁鞭之下。
这就是史上有名的“玄武门之变”,骨肉相残,朝野动荡。唐高祖李渊一日之内痛失两子,悲伤得无法言语。
那他为什么不能阻止呢?是能力问题吗?我认为不是,而是他想不到李世民会这么做。
玄武门之变是一件突然发生的兵变,没有经过长久的谋划,三天之内就计划好了,非常地快速,消息的范围也控制得很好。
六月初一“太白经天”,按照古代星象家的理解,这代表着“变天”,当权者即将发生更替。据史料记载,李渊因此猜疑李世民,再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有针对李世民的举动,秦王府的幕僚们便劝李世民发动兵变,以武力手段夺取政权。
初一定下计划,初四就实施了。筹谋的周期太短,降低了泄密的可能性。倘若事前有一点预兆的话,别说身为皇帝的李渊,就是李建成或李元吉,也未必不能反杀李世民。只是大家都想不到,因而被李世民钻了这个空子。
不过,哪怕不是在这一天,李家三兄弟也迟早要反目。他们是同母所生,按理来说感情应该很好。也的确如此,李建成和李世民很长时间内都是好兄弟,但权势让人面目全非,也让人忘却兄弟之情。
后世的史书虽然对唐太宗李世民各种歌功颂德,但李渊最喜欢最看重的儿子却不是李世民,而是长子李建成。
李建成小名毗沙门,自幼聪慧,又极有责任感,担得起大事。李家是陇西的望族,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的时候,李世民跟在他身边。李建成则带着族人们居住在河东,秘密结交有才能的人,暗中培养李家的势力。
李渊对李建成看重到什么程度呢?举个例子,李建成不到太原的时候,无论裴寂、李世民如何劝说,李渊都不同意起兵。后来李建成到了,也劝说父亲时机已到,李渊这才举起了义旗。
建立唐朝之前的很多战役,李建成都立下大功。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下于李世民,平定西河时,往返只用了九天时间,李渊非常高兴地说“用这样的方式打仗,可以横行天下”,当即封李建成为陇西公、左领军大都督,予他极大的军权。
只是建立唐朝之后,李渊认为长子已是皇太子,国之储君身份贵重,不宜再上战场,李建成才由武转文,研究治国之道,李渊也给他“实习”的机会,很多事情都征求他的意见。
也正是因为李建成退出前线,李世民才能有这么大的军功。按照李渊的设想,未来长子为帝王,次子手握重兵,维护兄长的统治,这天下就稳了。但李渊没想到,人是会变的。
当李世民军功越来越大的时候,他逐渐不满足了,他的部将们也不满足了。是做秦王的部将好,还是做太子的部将好?答案很明显。
虽然李渊特许李世民自置官署,开“天策上将军府”,但这并不能让他们满意。
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前两年,秦王府制造了杨文干事件,诬赖李建成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,筹集军械打算谋反。这杨文干也的确反了,李建成百口莫辩。
李渊很生气,派李世民去平叛,还允诺回来就让他当太子。但说是这么说的,最后李渊还是选择维护李建成,只说兄弟不睦,骂了两人一顿,流放了东宫和秦王府的一些属下。
此事之前,李建成和李世民虽有矛盾,但大家还是兄弟。此事过后,那是真成仇人了。李建成看出了李世民一心取代自己,两人无法共容;李世民则看出了无论发生什么事,父皇都会站在长兄那边,想让父皇换太子是不可能的。
那就只能靠自己了,于是有了两年后的玄武门之变。
当事实既成,李渊再伤心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,总共三个活着的嫡子,两个死了,要是再治罪活着的这个,江山难道交到庶子或侄子手里?不可能。
正是看准了这一点,李世民才敢行此险招。
但是,虽说玄武门之变能成功是因为太突然,但李渊也有责任。如果他不是一味和稀泥,而是早点打消李世民的野心,或者限制他的军权,不给他那么多的权力,兄弟之间未必会到这一步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87321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